
气相色谱分析实验
来源:分析测试中心 发布时间:2013-11-29 一、实验目的
1、掌握气相色谱仪原理及操作。 2、了解内标法的定量分析的原理。 3、学会定性与定量(内标法)分析测试方法。 二、实验要求 要求同学利用学过的气相色谱知识对混合样品得到分离之后,用已知物保留值对各色谱峰进行定性分析,了解内标法的定量原理以及选择内标物的原则,怎样用内标法进行定量分析样品中的乙酸正戊酯的含量。 三、实验原理 1、气相色谱法是采用气体作为流动相的一种色谱法,在此法中载气(是不与被测物作用,用来载送样的惰性气体,如氢气、氮气等)载着欲分离的试样通过色谱柱中的固定相,使试样中各组分分离,然后分别检测。 1、 气相色谱法的特点 (1) 分离分析连贯性强,方法简便。 (2) 分离效率高、灵敏度高、分析速度快,选择性强。 (3) 适用范围广(适用于沸点低于500℃以下,相对分子质量在400以下,热稳定性良好各种气体、液体和固体各种有机或无机试样的分析) 2、 定性分析 在一定色谱操作条件下,同一种物质应具有相同的保留值,当用已知物的保留时间与未知物组分的保留时间进行对照时,若两者的保留时间tR 值完全相同,则认为它们可能是相同的化合物。各种不同的物质均有确定不变的保留值,保留值取决于组分在两相中的分配系数,它与组分的性质和结构有关。(本实验采用纯物质对照法定性分析。) 3、 定量分析 当只需测定试样中某几个组分,而且试样中所有组分不能全部出峰时,可采用内标法。 将一定量的纯物质作为内标物,加入到准确称取的试样中,根据被测物和内标物的质量及其在色谱图上相应的峰面积比,求出某组分的含量。 在一定的操作条件下,分析组分i的质量(mi)或其在载气中的浓度是与检测的响应信号(峰面积Ai或峰高hi)成正比: mi=fiAi 设wi ws分别为被测物和内标物的重量,试样质量为w 则:wi=fiAi ws=fsAs wi/ ws= fiAi/ fsAs 一般常以内标物为基准,则fs=1,此时计算可简化为 四、仪器与试剂 仪器:日本岛津GC-9A型气相色谱仪;FID检测器;2010双通道色谱工作站;中惠普NHA-300S气源发生器;SE-54毛细管色谱柱(30m×0.25μm);微量进样器; 试剂:乙酸正戊酯(分析纯);甲醇(分析纯);正戊酸乙酯(分析纯);乙酸异戊酯(分析纯)。 五、实验内容与步骤 1、 混合标准液的配制:取2.5mL内标(正戊酸乙酯)于25mL容量瓶中称重(2.2230g)。再用移液管量取2.5mL标样(乙酸正戊酯)于同一容量瓶中称重(2.2350g),用甲醇定容至刻度。(用于计算组分的校正因子) 2、样品, , 的配制:取1ml乙酸正戊酯称重,取1mL乙酸异戊酯称量,用甲醇定容至25mL,称量样品的总重量。取0.25mL正戊酸乙酯(内标)准确称重,加入到已称重的待测样品中,混合均匀供实验用。 3、通载气N2,调节流速为80mL/min。 4、设置气化室、柱温、检测器温度分别为200℃,120℃,200℃。 5、通H2和压缩空气,流速分别为60 mL/min,600 mL/min。 6、启动点火装置并检查氢气火焰是否已点燃。 7、 设置色谱处理机的定性和定量参数及程序。 8、 待色谱仪稳定后,用微量注射器将0.2μL正戊酸乙酯和乙酸正戊酯的标样分别注入色谱柱,记下各自的保留时间。(定性分析) 9、注入0.2μL正戊酸乙酯、乙酸正戊酯和甲醇混合物标样,记录保留时间和峰面积(用于计算组分的校正因子)。 10、取0.2μL含有内标物的未知样品注入色谱柱,记录保留时间和峰面积。 (用于定量分析) 11、实验结束后先降柱温(一般降至50℃以下),关闭主机和色谱工作站,然后旋松氢气发生器电源开关,直至切断电源。打开氮气排空阀,并排除空气泵储气中的积液,关闭气源发生器电源。 六、数据处理 1、根据打印色谱图列表整理保留值及峰面积的数据,确定各组分。 2、计算校正因子(相对校正因子)。 3、计算溶液中乙酸正戊酯的含量。 |